第五百六十六章 晚朝文武争辩_红楼之平阳赋
笔趣阁 > 红楼之平阳赋 > 第五百六十六章 晚朝文武争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六十六章 晚朝文武争辩

  武皇的话语随即而出,东王和卢阁老应道,

  “是,陛下!”

  严从深吸了口气,继续说道,

  “陛下,说是传言,可是臣特意去了宁国府周围问询,周围百姓可不仅仅是一人所见,就在今日正午,那个妖道所在宁国府门前施法,随后天地异变,尽人皆知,臣就没有理由不怀疑那妖道的目的,

  并且臣还要状告宁国府贾珍,无视朝廷君父,蓄养妖道,蛊惑京城百姓,更是在府上寻仙问道,炼制丹药,妖言惑众逼迫奴仆信道,每日祭祀供奉,欺上瞒下,祸国殃民,乃是大不敬之罪!请陛下明查!”

  严从一口气,直接把宁国府的罪责罗列出来,就差说宁国府谋反了,张瑾瑜站在后面,听着严从数落宁国府贾珍的罪状,好像都能对应上,每个事细细分析也不大,可是合在一块,就出问题了,堂堂国公府后人,三品威烈将军,竟然侍奉道家之人,你把陛下放在何处了。

  果然,

  武皇周世宏闻言,脸色难看,想到在宁国府门前,那个妖道施法,贾珍和贾蓉父子二人卑躬屈膝的模样,哪里还有大武勋贵的傲气,忍了心中的怒火,看向朝臣,问道,

  “诸位爱卿,你们怎么看?”

  “回陛下,老臣觉得宁国府贾珍目无君父,欺上瞒下,此等小人有何脸面继承国公府,定然要严惩不贷,老臣始终认为,既然想要修道,就该舍了一切,遁入空门修行,何来要在府上行此之举,必然要严惩。”

  怒气冲冲的话语,让人忍不住看去,从文官前面,竟然是礼部尚书边正儒,气的脸色发红,北静王见此,暗道一声遭了,礼部尚书虽然明面上不结党营私,但也是曾经李首辅门下,就因为如此,陛下更是重视,而且,身为礼部尚书,更是不能让无礼之人逍遥法外,贾珍怕是难了,

  正想着,

  紧接着又是一个声音响起。

  “启奏陛下,老臣觉得,严从的话虽然有些重,可并不是无道理,宁国府的传言,老臣今日也是听说,本以为是谣言,可是府上去东市坊采买的奴才,路过宁荣街的时候亲眼所见,所以老臣以为,就算是无心之举,可是贾将军行此之事,太过于荒唐,目无朝廷,更是蛊惑京城百姓,应当严惩。”

  说话之人乃是工部尚书温永毅,话虽然说的柔和,可是句句带刀,刀刀砍肉。

  只把勋贵这边的人气的脸色发白,尤其是在后面的贾赦,吓得低头而立,不敢动弹,文官那边的贾政,眼神慌乱,想给宁国府开脱,又不知如何说起,六神无主的站在那,周围几人更是异样的眼神看了过来,只有身旁的秦业,叹息了一口气。

  何至于此,贾珍太过了。

  贾家落了难,自己一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,更不难插手此事,给自己女婿添麻烦,存周心有善念,这样一来他如何能在部堂抬起头来,想到这,偷偷看了一眼勋贵那边,女婿洛云侯竟然面无表情站在队列里,这是为何,秦业心中有些不明白,林黛玉的事自己也知道,和贾家也算连着亲,如何能袖手旁观,至于宁国府和侯府的恩怨,哎

  此时,

  理国公和镇国公相互看了一眼,知道决不能再让文官那边说下去,不然贾珍算是完了,镇国公牛清,抖了一下身子,一步踏了出来,

  “启奏陛下,老臣也有话要讲,更有话要问严从,不知陛下是否应予。”

  “准奏,”

  武皇轻飘飘的回了一句,看不出喜怒,镇国公往前又走了两步,来到了严从身前,问道,

  “严大人,老夫问你一句话,今日天异象,当真是宁国府那个道士施法所致?据老夫所知,此乃天地变动,前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,一个小小的道士,坑蒙拐骗,撞了大运骗进国公府,遇上这些事,只能说宁国府贾珍,乃是失察之罪,可对。”

  镇国公知道此时贾珍是无论如何都撇不开罪责,不如先自己给自己安一个失察之罪,训斥一番即可,至于其他的,查无实证,如何定罪。

  严从也没想到镇国公会这样说,所谓上天示警,也不过是天下百姓的妄言,至于是否真有此事,并不确定,但也不是没有依据,至于说失察之罪,哪里是贾珍的,分明是身边的御使曹大人罪责,镇国公打得好算盘,

  心中一震,

  不由暗自思索,

  “回镇国公,是不是天象大动,下官不知,可是京城百姓知不知道,想必老国公应该很明白,至于上天示警,并非偶安,为何早不有异象,晚不有异象,偏偏在那妖道施法的时候就有了,会不会那妖道在宁国府上有何失德之举,惹怒了上天,才有此灾祸,前朝之事,想必老国公也清楚,下官不敢说,至于失察之罪,也不是贾珍的罪责,下官以为,贾珍失德祖上,获罪于天。”

  “你,你,好!伶牙利嘴,好一个言官严从。”

  此言一出,

  震惊满堂之人,

  镇国公气的脸色发白,呐呐不语,就是张瑾瑜也没想到,严从的嘴那么厉害,死的都能给说成活的,获罪于天,他也敢说,不过贾珍怕是不死也脱层皮,就看陛下怎么看了,打量一眼陛下,那脸色难看至极。

  “严从,休要信口开河,如今京城百姓安居乐业,满朝文武政通人和,如何会因为一个道士获罪于天,再说此中内情外人如何得知,你竟然诬告勋贵是何居心。”

  理国公再也忍不住,出言质问,有帮衬镇国公之意,卢文山见此,怎能相让,

  “是何居心,当然是为了朝廷,为了陛下,有此奸妄小人在朝,我等必然要给揪出来,不然在遇到此事,如何应对,陛下,既然理国公所言,我等皆不知内情,不如三司会审,捉拿妖道,把此事查的水落石出,看看到底是因为何事,贾珍是否有逾越之举,自然就真相大白,并且昭告天下,免得百姓因此慌乱,谣言四起。”

  卢文山此举图穷匕见,一把把勋贵之人逼到了墙角,三司会审,乃是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共同出人,审查案情,共同判案,只要把贾珍抓捕归案,由文官之人审查,怎么也是罪责难逃。

  北静王和东王二人闻言,脸色大变,暗骂一声,老狐狸,落了他的套了,北静王水溶急忙出声,

  “陛下,臣觉得此事应该由皇城司接管,彻查此事,至于妖道,必然是要抓捕审问,三司会审,声势过大,今日之事百姓惶恐,再遇上朝廷传言,必然动荡不安,京南之事迫在眉睫,如何能节外生枝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777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77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